欢迎您广东省河南商会的朋友!
     官方小程序
     官方微信
     APP下载
    手机版
     网站地图
商会活动
近期将要举办的活动
查看近期活动
商会会刊
实时查看近期报刊
立即在线下载

电话:13650851598

传真:020-38391999
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大道1469号1288房

豫商风采

问鼎中原

分享:
时间:2018/2/10 10:00:41
        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。在古代,鼎被视为立国重器,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,同时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。正因为如此,直到今天,中国人仍有一种比较浓厚的鼎崇拜意识,对“鼎”字赋予了诸多美好意义,如一言九鼎、大名鼎鼎、鼎盛时期、鼎力相助等等。这些词语都不难理解,但“问鼎中原”却别有深意。
 
“问鼎”的意思是图谋篡权
        鼎,三足两耳,用青铜铸造。鼎原本是用于煮东西的器物,但在上古时期成了刑具,用于烹人,即释义统治者的生杀大权。传说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皆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一直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
        “问鼎”之说,出自史书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。据记载,公元前606年,楚庄王借讨伐陆浑(今河南嵩县东北)一带戎族之机,把楚国大军开到东周的首府洛阳南郊,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向周天子示威。刚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,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前去慰劳。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便问:“周天子的鼎有多大?有多重?”言外之意,是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。王孙满委婉说道:“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,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。”楚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搪塞,就直接说道:“你不要自持有九鼎,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,就足以铸成九鼎。”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,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,xx才说:“周室虽然衰微,但是天命未改,宝鼎的轻重,是不可以问的。”庄王无话可说。从此以后,人们就将企图篡夺政权称为“问鼎”,论逆臣也常斥之有“问鼎之心”。
        明白了“问鼎”的含义,也就理解了“问鼎中原”的意思,即图谋占领中原之疆域领土,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
        现如今,“问鼎”一词具有了多义项。例如,夺取某些体育项目的xx成绩,在国际大赛中夺冠,也常被称之为问鼎。
 
历史上“问鼎中原”者
        自古以来,问鼎中原者大有人在,在中原大地发生了不胜枚举的战争。诸如黄帝蚩尤涿鹿之战、武王伐纣、周公营洛、春秋诸侯争霸、战国群雄逐鹿、楚汉争霸、光武帝刘秀兴汉、曹魏中原称雄、隋末瓦岗暴动、赵匡胤陈桥兵变、岳飞抗金鏖兵、李自成中原血战、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等,可以说都是为问鼎中原。
        另外,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也屡屡南犯中原。春秋秦汉时,曾多次扰边试探。西晋时两次南下,洛阳、长安尽失。南北朝宋时,一次南下。唐代两次侵入,都打到了长安。五代时一次,占领了开封。北宋时南侵两次,北宋灭亡。南宋时蒙古两次南下,灭金。明末满人南下中原一次,灭明。粗略算来,先后共有十一次占领。
        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,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北击匈奴,收复“河南地”,迫使匈奴北退700余里;随后又将秦、赵、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,连贯为一体,派兵屯住。此后,汉、北魏、北齐、北周、隋各代,都曾在北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。明朝洪武至万历的200余年里,先后修筑长城18次,以保护北方农业区和中原王朝的安全。然而,坚固的万里长城未能阻止住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,他们不断突破长城防线,与中原汉民族的冲突几未中断,并有不少北方游牧民族建立了全国性或地区性的政权。故而,历史上曾有“四裔为中原患者,莫如北族”之语。
        除了北族南侵,南方诸候问鼎中原也从未间断过。最典型的当属三国时的蜀国。诸葛亮恢复了与吴联盟,平定南方之后,便挥师北伐曹魏。据史书记载,诸葛亮六伐中原(也有说是五次),长达七年之久;虽苦心筹谋,但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,以致师劳而功微。xx一次是在公元234年,相持半年后,诸葛亮在渭滨病死,时年54岁。
诸葛亮死后,姜维继承遗志,重整旗鼓,自公元238年至262年,在24年间先后十一次挥师北伐(也有说是九次)。姜维在xx一次失败后屯田避祸,再无力北伐,蜀国很快便被魏国打败。
        在历史上,问鼎中原者之所以如飞蛾扑火般络绎不绝,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,就是得“中原者得天下”。
 
得中原者得天下
        “得中原者得天下”,这句话意思的最初表述是在战国末期。秦制定统一六国战略时,战略家向秦王献策,称韩国、魏国地处中国的中心,大王您如果想要称霸天下,必须先占据这个中心地带。这便是对“得中原者得天下”的最早说明。
        中原,从广义上讲是指黄河流域,其中主要是黄河中下游流域,包括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宁夏以及内蒙、甘肃的部分地域在内,又以豫、晋、陕为重。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,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。
        华夏文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,而黄河流域的中心在中原地带。女娲造人;伏羲教民结网,进行渔猎和畜牧并创造八卦;有巢氏发明巢居,教民构木为巢,四季遮风避雨,居住树上,以避野兽侵袭;燧人氏发明火,钻木取火,教民熟食,与动物xx脱离开来;神农氏发明种养殖业,告别采集、渔猎方式而定居生活。黄帝族发迹于中原,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并和炎帝族融合,把早期各氏族统一融合为炎黄族,开创了中华文明,中国人也因此把炎帝和黄帝作为自己的祖先。
        中原地区是东西南北经济交通的枢纽,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点。以古代社会综合发展程度而论,中国政治大舞台是中原一带。春秋五霸,战国七雄,楚汉之争,主战场都在中原。战国时期全国较为xx的经济都会有26个,其中22个在黄河流域,如长安、咸阳、洛阳等,长江以南仅有姑苏等四个。春秋战国时期,诸子崛起,百家xx,从老庄、孔孟到申韩,其代表人物都主要集中在鲁、齐、楚、魏等中原地区。黄河流域土地肥沃,水源丰富,气候适宜,经济发达。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,河南、山西及陕西部分和三省交界的一片区域,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自然条件,都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,因此可以单独称为狭义的“中原”,即 “中原之中的中原”。
        河南是中国古代皇朝建都最多的省份。从xxxx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,先后有20多个朝代、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。河南地区历史名人荟萃,曾是中国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,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。河南位居九州之腹心,中天而立。地势西高东低,关山险厄,势利形便。东据芒砀之险峻,西依连绵之秦岭,南亘蜿蜒之大别,北依太行之巍峨,巍巍嵩岳,屹踞中立,奔腾澎湃的黄河浩浩荡荡横贯其间。名山大川,交相辉映;平原沃野,人民殷富。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农的民族,xx一个朝代都不能不考虑农业经济的发展。因此,山川水土是定都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。正是基于这个原因,中国绝大多数政治家、军事家都要逐鹿中原,建都定鼎于中原。
        除了得天独厚的中天而立的优越地理形势,从战争史的角度分析,河南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,要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,特别是远征军,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。要打仗,远距离的战争是最为艰难的。部队战斗力受两大因素制约,一是兵器,二是粮食。兵器和粮食自然都需要随身携带,大刀长矛可反复使用,而粮食却是吃一点就会少一点。因此,从常规而论,随军携带粮食的数量,往往决定着部队战斗力乃至战争的胜败。
        然而,在中原地区作战,却不用为粮草犯愁。中原地形平坦,土壤肥沃,雨水适宜,四季分明,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,自古就有“粮仓”之称,随处可以征募(掠夺)军粮,补给军需。战争,除了政权的争夺,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财富的争夺,而粮食在农耕社会就是xx的财富。为了能够夺得粮食,xx占据中原这个大粮仓,各路兵将蜂拥而至。一旦拿下中原粮仓,便衣食无忧、坐享其成,人丁兴旺、兵源充足。因此可以说,这是各路英雄豪杰鏖战中原的一个原因,也成就了“得中原者得天下”这句名言。
        不过,战争和统治最为关键的力量毕竟是人,是人的集中,民心的集中,智慧的集中,即政治资源的集中。纵观历史,谁能够迅速聚集大量的人员,谁就为王。中原的地理地貌平坦广阔,人口密集。相比较而言,江南虽富足,但水网密集,山川丘陵,人很难大量集中,也很难集中政治资源。所以,历史上的征服者一旦占有了中原,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争取中原人的支持。当年,李自成的重要谋士李岩建议安抚河南,结果被杀,这是李自成失败的历史原因之一。而李世民、曹操等占有了中原,就占有了天下。因此,得中原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政治资源,有了政治资源才能够得天下,治天下。(作者:范军昌)


联系我们
电话:13650851598
传真:020-38391999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大道1469号1288房
微信公众平台
官方手机网站
Copyright 2017 广东省河南商会    版权所有   技术支持:网站建设 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网站管理  备案号:粤ICP备15028596号-1
  客服热线

13650851598

在线客服